採訪 / 王盈文、馬振岳、Viviane Roi
蔡奇宏 (左) | 蔡宜庭 (右)
先介紹一下作品理念吧。
F:這件作品是植光計畫,我們是從莫比烏斯圓環的外觀想像開始,想要呈現一種無限循環的狀態。(因為我們可能在對應世界跟時間觀的思考,就是一種無限迴返的狀態。)而這就是莫比烏斯環它很有趣的地方,它接續了正反面,可是它又消弭了正反面這種關係,所以當它以這種條狀的光去構成的時候, 我們想要把這樣的一個形象(它的一種沒有任何限度的狀態)完整呈現出來。
為什麼會取名叫植光計畫呢?
F:會叫植光計畫是因為我覺得我們在架設的過程,好像是在種植一道一道的光,當第一隻光亮了,第二隻光亮了…,一隻一隻的架起來,很像是我們在生長一種東西。他依附在樹上,不管是限制的,或是共生共榮的這種狀態,很像是在跟這棵樹做一種平衡。
是否可以說明一下光跟植物的關係?
T:因為我覺得這個光啊,其實除了白光以外,也可以做很多不一樣顏色的光。我自己在做這個燈光的時候,其實也會去思考到底白光跟那個植物的關係,不同顏色的光跟這個植物,會對這個植物產生什麼樣的影響。所以那時候覺得「植光」,把什麼樣顏色的光植在這個植物的周圍,這個場域裡面,會發生什麼樣的關係。其實是滿仔細地在討論這個,或是想要看在這個狀態會有什麼樣的關係這樣子。
F:第一版好像是樟樹,(不過我們並沒有真的去挑樹的品種,我們只是在一個空間中去抓到一個),我們覺得他的亮體跟他的周遭環境,是可以讓光映照上去的。所以其實光環的顏色啊,或是他的一些自然狀態,我們是希望他能夠照映在這個環境中。之前的第一版0號是在樹叢裡,1號那一版是在草叢裡,現在這一版則是在單獨的一棵大榕樹上。我覺得每一版都有他跟他環境的關係,他架在一個其實我們碰觸不到,可是我們卻很親近的一個距離裡面。
過程中覺得最困難的部分?
F:最困難應該是防水,還有前置作業吧。
T:這個版本其實算是第三版。第一次的版本裡面其實蠻多問題的,就是在防水上,或是在燈控的順暢度上,其實有遇到蠻多困難。那一直到第三版的時候,在防水跟軸線上面,我們做了新的設計,燈控方面也用更好的方式去做控制這樣,所以最困難的就是前置吧。
過程中覺得最有趣的部分?
T:進場之後其實蠻有趣的,就是我們會去想這個圈要如何去走,這個光(燈條)的形狀,要怎麼樣去擺設,是蠻有趣的地方。
F:我補充一個有趣的好了。就是,我們在架膠板葉,然後我們都快死了的時候,有學生可能是剛出去玩回來,就一路唱歌走回山上,我們遠遠的就聽到一些聲音,直到他們經過我們。那個感覺很好,可能會不經意聽到他們說,哇亮了好漂亮什麼的這樣子。
那你們還會有下一版嗎?
T:希望會有啊。應該會有啦,就是要等待下一個機會。
F:再去包圍下一棵樹。
T:下一棵樹,或是什麼,建築嗎?